前列腺癌丨逾半患者確診時已屬第三或第四期 大型篩查揭港人對PSA篩查意識低
發布時間: 2024/12/11 08:00
前列腺特異抗原(PSA)指數,是用作評估前列腺癌風險、患者存活率及其治療成效,其正常水平為少於 4μg/L。不過,有機構早前展開大型PSA篩查活動,發現本港男士對於PSA篩查的意識低,而且有接近三成參加男士的PSA指數高於正常水平,其中更發現一宗前列腺癌新症個案。有醫生指出,前列腺癌病發早期病徵不明顯,可能與一般前列腺肥大極為相近,不少男士會以為年齡增長所引致而沒有正視,導致延誤就醫。
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及香港泌尿外科學會早前共同舉辦「前『腺』支援篩查」活動,對象為50至75歲男士,為參加者免費提供PSA篩查,並且以問卷形式,了解參加者對前列腺健康及關注程度,是次活動有415名人士參與。
九成參加者未曾接受過PSA篩查
香港泌尿外科學會會長、香港中文大學泌尿外科副教授趙家鋒醫生指出,是次調查發現,九成參加者未曾接受過PSA篩查,反映港人對PSA篩查的意識低,而且有七成參加者曾出現泌尿相關病徵。
此外,不少參加者具有家族病史,屬於前列腺癌的高危一族,但當中僅一成人在過去五年內進行PSA篩檢,警覺性頗低。香港泌尿外科學會委員、泌尿外科專科馬偉傑醫生指出,雖然前列腺癌的成因至今依然未明,惟年滿50歲、家族有前列腺癌病史及肥胖人士,均屬前列腺癌的高危患者。
前列腺癌早期病徵與前列腺肥大容易混淆
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22年最新的數據顯示,超過一半(51.1%)前列腺癌患者確診時已屬第三或四期,這可能與前列腺癌病發早期病徵不明顯有關。馬醫生指,患者可能會出現小便困難及緩慢、小便後感覺膀胱沒有排空及滴尿等情況,與前列腺肥大極為相近,但兩者是不同疾病,雖然前列腺肥大不會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風險,但市民如有懷疑,便應及早求醫。
如果患者確診有前列腺癌,經過醫生評估及分析患者病情後,會建議不同的治療方案。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副會長、臨床腫瘤科專科潘明駿醫生指,如果患者屬於早期,可積極監察病情,適時介入治療;低至中風險患者可考慮透過外科手術及放射治療切除或殺死癌細胞;高風險的患者則可考慮採取荷爾蒙治療,通過減少或抑制雄激素,抑制癌細胞生長。潘醫師續指,由於前列腺癌是一種依賴男性荷爾蒙生長的癌症,因此一般患者均需要接受荷爾蒙治療,原理是將體內的男性荷爾蒙水平盡量降低以控制腫瘤,又稱為雄激素阻斷療法(ADT)。
針對治療轉移性前列腺癌,近年亦有新進展。香港泌尿腫瘤科學會會長、臨床腫瘤科專科鄺維基醫指,在現有的ADT治療上,加入新一代口服雄激素受體抑制劑,不但可減少及抑制雄激素,更能阻礙雄激素與受體結合,進一步抑制癌細胞生長。有研究證實,接受ADT及新一代雄激素受體抑制劑的轉移性荷爾蒙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,其存活期比只接受ADT及對照組患者的高。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影片。立即下載︰https://onelink.to/f92q4m
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睇最新資訊︰http://tinyurl.com/3dtnw8f5